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2日,以“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发展应用与安全”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2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在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2中国金融科技论坛”。服贸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也是扩大服务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对推进高水平开放、激发服务贸易动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要求金融业“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今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更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

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银行业自律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银保监会党委工作要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数字化转型主线,近年来围绕“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通过加强调查研究、搭建科技平台、制定团体标准、强化人才培养等方式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银行业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下面,我想结合本次论坛主题,重点报告我们银行业协会在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强战略重实践把握行业数字化特征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正在改变中国银行业发展轨迹,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银行业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成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1》显示,推进数字化转型连续两年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重点,大型银行金融科技走向纵深,中小银行全面拥抱金融科技。现阶段,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呈现五个新特征:

一是金融科技整体投入持续加大。超七成银行近三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2%。分银行类型来看,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最高,农商行对金融科技投入的增速最明显。2021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国有大行平均科技投入为179.2亿元,股份制银行为62亿元,城商行为8.1亿元,农商行为4.7亿元。

二是金融科技人才建设发力明显。近八成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数占员工总数比重超2%,多数银行大量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技术专家。金融科技人才开发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内部挖掘人才进行复合型培养,以及外部常态化吸收人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主要采取两类措施:优化科技人员发展路径,以及建立专项激励机制。

三是金融科技各项技术逐步落地。银行家关注度最高的三项技术为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已日趋成熟,且已证明可被广泛应用到银行的业务营销、风险管理、后台管理等多个环节,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新业务模式。区块链在商业银行的主要应用包括跨界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

四是数字人民币带来发展新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人民币试点成为重要突破口。银行家对推广数字人民币工作高度评价,最为看好“显著降低银行日常经营成本”和“降低反洗钱风险”两项机遇,同时普遍关注其安全风险机制建设。

五是更加关注金融科技公司合规风险。监管部门高度关注金融与科技融合带来的风险,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在选择外部合作机构时,银行家第一关注科技公司的科技实力,第二关注风控措施,第三关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和标准化程度。

二、建智库搭平台构筑行业数字化底座

第一,建设中国银行业管理人才库。

中银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国务院金融委部署,在银保监会指导下,高标准建设中国银行业管理人才库,并于2021年底顺利上线试运行。人才库重点服务地方中小机构,助力改革化险,完善公司治理。截至目前,入库合格人选640余人,开展了多批次地方政府部门、试点金融机构的人才选用对接并达成一定成果。在人才库建设中,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质效。人才库包括高管人选、独立董事、外部监事三个子库,设置了政策展示、信息披露汇总、研究分享、在线教育等多个公共服务板块,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为人才库敏捷运行和高效服务提供了良好保障。

二是应用人工智能,促进人才精准匹配。人才库充分运用区块链信息存证、智能化图谱分析等技术,通过人才画像、机构需求画像、能力测评、风险评估实现AI智能匹配,促进高效精准的人才供需对接。

三是筑牢安全屏障,保护数据合规应用。人才库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对信息保护和合规应用的管控作用,坚持技防、人防、物防并重,严格分类分级管理,实现数据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第二,搭建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

在银保监会和财政部指导下,中银协牵头建设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并于2020年12月对外发布。函证平台使用数字化手段解决了传统函证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实现银行函证业务的三大目标:

一是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业务高效。函证平台由传统函证一对一手工线下办理,转变为全流程线上流转办理,实现了自动化回函,函证状态全程可跟踪,业务效率大幅提高。截至 2022 年8月31日,平台已累计技术接入银行业金融机构44家、会计师事务所135家;累计处理事务所发函4529份,银行回函4391份,回函率96.95%;银行平均处理时长2天10小时,相较于传统线下纸质函证5至15天的业务办理时长,优势明显。

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信。函证平台实现了函证信息分布式区块链节点存储,可回溯且不可篡改,可防范数据错漏和舞弊风险,大幅提高函证可信度;注重用户间信息隔离,不保留函证业务敏感数据信息,仅保留函证流转信息,有效防范信息泄露和确保信息安全。

三是通过状态管理实现流程规范。函证平台在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加强机构内部控制,降低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及声誉风险,建设社会诚信信用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函证平台成功入选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组织评选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

三、立标准育人才提升行业数字化能力

第一,发布银行业产品和服务系列标准。

近年来,中银协不断加大银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供给,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积极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以标准引领业务创新。截至8月3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已经发布14项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团体标准,涵盖银行产品服务、银行函证、远程银行等多个领域。这些标准通过规范与指导数字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引领银行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今年发布的《集成了5G与物联网的抵质押物管理技术方案》,给出了5G+物联网在智能金融应用领域的框架应用,有力促进了创新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以标准促进金融普惠。中银协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银行营业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通过保障特殊群体享有金融服务权益,助力银行业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有温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以标准支持金融扩大开放。中银协积极推动银行产品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参照ISO标准工作规则首创制定了团体标准工作规则;以中银协团体标准为蓝本的《银行产品服务手册描述指南》历经两年打磨,已进入ISO终审阶段。

第二,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

今年7月,人社部公示的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其中包含“金融科技专业人员”,“金融科技师”由此成为新职业。中国银行业协会自2019年以来率先推出金融科技师(CFT)培训项目,整合各方资源,为行业培养懂业务、懂技术、懂产品并坚持合规底线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

一是培训体系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金融科技师”培训在体系设计上既借鉴国际经验,又注重吸收本土实践,以“产教融合、复合培养、与时俱进、逐步实施”为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用“mini-MBA”培养模式,以实际案例教学提升学员运用数字金融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培训内容兼具前沿性与实操性。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吸纳先进理论与行业实践,聚焦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全面覆盖主要金融科技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汇集了金融科技在零售、对公、运营、风控等多场景的优秀案例。

三是培训对象覆盖行业内外。三年来,累计已有上万名学员参加金融科技师认证培训。去年,中银协金融科技师项目被纳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科技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80余家在京金融科技企业3000余名员工提供培训课程,为提升首都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及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久久为功,循序渐进。中银协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银保监会工作安排,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继续引领会员单位深刻认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民利企走深走实,持续增强人民群众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AFI)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2014年底成立)基础上建立的一家新型研究机构。CAFI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专业智库和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愿景。 CAFI专注学术研究,探索普惠金融相关领域前瞻性倡导活动;汇聚国内外资源,开展研究与倡导、交流与合作、教育与能力建设以及创新与实践,为行业实践者和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监管者提供支持。 CAFI拥有一支由行业资深学者和专家领衔的国际化专业团队。CAFI设有理事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监管机构、知名商业机构和国内外研究机构。CAFI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Visa公司、蚂蚁金服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宜信普惠及飞贷金融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现任院长由贝多广教授担任,赵锡军教授担任联席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