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的移动支付探索始于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通讯服务商和银行卡清算组织银联,其推广的移动支付方式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2010年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型机构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环境下,推出了基于手机App的二维码扫描支付,并通过线下推广实现了较高的市场渗透率。由此,在中国形成了NFC支付与二维码支付两大移动支付阵营。
如您欲获取相关报告,
请联系我们或在文章底部留言:
Email:
Tel: 82502588转806
首先,在与银行账号的关系上,NFC支付需要收付款两方都开立银行储蓄账号并开通网上银行,移动支付流程是两方银行账号间资金转移的指令下达与确认的过程。而二维码扫描支付,从理论上说,与银行账号的联通并不是必需的。从二维码支付市场份额最大的两个支付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看,收付款双方都可以远程申请支付宝支付账号和微信支付账号,支付过程可以是支付宝账户之间或者微信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当然,如果涉及到提现和充值则都需要通过银行账号才可以。现实操作中,如果收付款双方不希望第三方支付账号有余额沉淀,二维码扫描支付也经常表现为双方银行账号之间的资金转移,与NFC支付并没有差别。不以联通银行账号为前提,也就意味着非银行账号消费者也可以使用二维码支付,如没有网银的用户可以申请第三方支付账号,可以接受别人转账,在有余额的情况下向别人转账。这一特征,尤其在微信支付用户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第二,收款方的硬件要求。NFC支付对收款方硬件要求比较高,需要安装具有非接触支付功能的POS机具,并接入银联的交易清算网络。而二维码扫描支付对收款方的硬件要求比较简单,最简单的办法是打印出专用的第三方支付账号的二维码图片,安装了APP的智能手机、具有扫描功能的POS机具等都可以收款。正是因为二维码扫描支付对收款方硬件设备没有过多要求,在不便使用电子设备收款的交易场景(如街边摊贩、菜市场)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也实现了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扫码转账,所以表现出比NFC支付更有渗透力的场景拓展性。
第三,付款方硬件要求。NFC支付对付款方的硬件要求有两种情况: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二维码扫描支付则要求付款方必须有智能手机。前者的优势在于使用闪付功能的银行卡也可以支付,但国内可以接受银行卡NFC支付的场合同时也可以接受银行卡POS支付,而消费者对后一种支付方式接受度很高,因此这一优势在与二维码支付的竞争中,几乎完全没有意义。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是进行NFC手机支付必需的条件,二维码扫描支付只需普通的智能手机,目前国内市场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可以下载APP进行二维码支付,但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还相对有限,因此付款方所需硬件的普及上,NFC支付目前也处于劣势。
第四,支付所需网络。NFC支付过程中需要POS机具接入银联清算网络,对付款方手机并没有网络接入要求,二维码支付的最低限是付款方手机必须通过Wifi或者移动通讯网络接入互联网。银联清算网络是一个封闭的专用网络,需要银联、商业银行以及收单机构进行拓展和布设,因此普及率受限。后者依托于开放的基础设施型网络——通讯网络和互联网,触达范围极其广泛。这是中国在边远落后地区很难发展银行卡和NFC支付,但二维码扫描支付却发展很快的重要原因。
第五,在消费者的支付体验上,NFC支付要优于二维码支付。前者只需手持手机、按住Home键、接近POS机,瞬间就可完成。二维码支付则需要较多步骤:解锁手机、打开APP、打开扫描、扫描二维码、输入密码等,并且如果通讯信号或wifi信号较弱、照明程度不够,支付难以顺利完成。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二维码扫码支付所依托的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相对简单,而NFC支付的流程更加简洁,在技术模式上各有优劣。目前的发展情况是二维码扫描支付占据明显优势。但我们认为如果假以时日,NFC支付依托的硬件环境逐步改善,其在支付体验中的优势会更加明显,未来在移动支付市场仍然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section powered-by=""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section style="margin: 0px 0px 1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 <p> </p> </section></section> <div> </div> <p></p>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