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完成的《家庭微型经济融资与乡村振兴研究报告》提出了关注家庭微型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发展家庭微型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其融资需求与现状,最后提出了普惠金融解决办法与政策建议。本期将介绍家庭微型经济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1
偏见源于经济视角
家庭微型经济是一种极为重要、关系到绝大多数家庭的生计、遍布全球的经济形式却被长期忽略的经济形式。普惠金融是一种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绩效目标的金融服务,与家庭微型经济的多目标高度契合,具有解决其融资问题的巨大潜力。
(一) 家庭微型经济的多重目标
认识偏差是家庭微型经济被忽视的主要根源。表面上,小微企业符合“企业”的概念。但是,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其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式决策”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经济收入最大化,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家庭生活水平,其决策同时具有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性质,体现了多重目标的交换和取舍,超越了“企业”的概念,可以称之为“家庭微型经济”。
小农、个体户、微型电商在家庭集成的现象证明了家庭微型经济的坚强生命力。与此同时,我们很难简单地将三者分开进行独立分析,更不能单独从经济收入的角度看待家庭微型经济。家庭微型经济是一种极有生命力的比“小微企业”更高层次的经济组织形式。
(二)双重目标与普惠金融高度契合
家庭微型经济的融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机构以“小微企业”的纯经济标准来考量家庭微型经济的金融需求并提供金融服务,而家庭微型经济按照家庭生活的优先次序来支配资金。需求之间的差距在金融机构和家庭微型经济之间形成一道鸿沟,将家庭微型经济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只有用普惠金融的手段才可能促进家庭微型经济繁荣发展。
(三) 家庭微型经济的主要形式
以“小规模、家庭式决策、自负盈亏”来衡量经济体,可以将许多经济体归类为家庭微型经济。以下介绍我国家庭微型经济的三种主要形式:
1. 小农经济
小农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小农在市场经济中普遍被忽略,但实际上它仍然是许多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现有的纯农业的小农已经很少,多数已经演变成混合的家庭微型经济,它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将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有机地进行结合。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小农经济的规模小而分散等问题正在被尝试解决。
2. 个体工商户
从商业法规看,个体工商户具有以下特征:是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依法核准登记;只能经营法律、政策允许个体经营的行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非常灵活,但是没有规范的财务记录,缺乏合格的资质进行融资。
3. 微型电商
微型电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家庭微型经济。微型商户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商业活动。近年来,伴随着微型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中小卖家涌入拼多多等平台,个体商户数量呈现增长态势。
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乡村振兴的作用。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同时,农产品网商和淘宝村的出现,有效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吸引了广大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
#2
国计民生的基石
对家庭微型经济的误解,使它受到各种各样的排斥。实际上,家庭微型经济是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必须重视对家庭微型经济发展的支持,尤其要出台政策鼓励家庭微型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金融支持。
(一)三亿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各种微型经济活动。虽然工业化的生产活动使部分家庭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多数家庭仍然保留原来的家庭微型经济模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反映了家庭微型经济的重要地位,农村家庭微型经济在家庭中占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比重,而且从它涉及的三分之二的家庭的生活的角度考虑,家庭微型经济仍然是国计民生的支柱之一。
(二)对城乡一视同仁
家庭微型经济在城乡的差别非常小。从收入增长的绝对值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对城乡居民一视同仁。与此同时,农村家庭对微型经济的依赖程度在下降,特别是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因为其可以用于开展微型经济活动的资源少而且能力弱,必须依靠务工来改善生活水平。比较富裕的家庭原本就具有开展微型经济活动的资源和能力,他们继续将重点放在微型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动上,通过微型经营活动提高生活水平。
(三)创造新增就业
家庭微型经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家庭微型经济的新陈代谢,应当被看作是一种转型和创新。当一个微型经济活动被关停时,一定伴随着另一种微型经济活动的诞生,其中结果之一就是新就业机会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成立的企业,小微企业创造的新增就业占全国企业创造的新增就业的77%。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对新增就业具有重大的贡献。
(四)储蓄和容留劳动力
家庭微型经济是劳动力的储蓄池和收容所。从事家庭微型经济活动的劳动力,由于家庭资源、农务劳作的气节性等因素,包含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时为规模化的大企业提供劳动力。同时,每一次经济波动,从工商业退出来的劳动力都往家庭微型经济转移,大量的下岗工人形成个体户。保守估计,家庭微型经济吸纳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劳动力。这和上面三分之二家庭从事微型经济活动的判断是一致的。
(五)传承家庭文化价值
很多人担心随着产业化发展,家庭成员分开就业,家庭的文化价值将消失。但家庭微型经济以小农、个体户、微型电商等不同面目出现,家庭文化价值可以随着家庭微型经济发展得到传承。
更重要的是,在实现美好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家庭微型经济不但解决了经济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子女教育和养老问题。也许大力发展家庭微型经济,可以缓解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抚养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六)合成新型经济组织
小农经济诞生于市场发育不完全的农耕社会,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电商是为了适应数字经济而产生的一种微型经济,很有可能改变过去的经济组织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微型经济不一定按过去的完全独立的经济组织存在,微型经济之间的合作最近在某些农村地区得到发展。我们在北京市郊区对217个村进行调查发现,合作社成为了农村主要的经济组织。
(七)在数字经济中重新繁荣
数字经济的到来使得家庭微型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数字经济的特点是信息传递快、交易成本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依赖于数字平台进行交易使得广泛分散的家庭微型经济有了交易的平台。数字经济也带来了金融资源,这对家庭微型经济小规模、分散、灵活的生产方式非常有利,也有利于保持经济生产与家庭文化价值的融合。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