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新华网在2021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截至3月9日19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成为“乡村振兴”主题下网民最关心的话题。
在这项共有85万网民参与投票的调查中,“乡村振兴”话题吸引了超7万网民留言互动。让很多城里人意想不到的是,印象中已经经历过热火朝天的基建时代后,广大的乡村依然还是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细看之下才知道,这种建设不是“村村通、路路通”,而是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就提案:“每个村镇建立1座垃圾转运站”,“乡镇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而乡村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则将问题看得更深远。在他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把理清“城”与“乡”的关系看作是破解“乡村振兴”问题的钥匙,“我们的城市将越来越回归本质,而我们的乡村则将拥有其本该拥有的东西——体面”。
在他看来,“十四五”期间,城乡关系还会以城市为核心,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城市会向乡村延伸形成城市延伸带,城乡之间会建立循环的模式。通过这种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的人居质量,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的“平权”。
改善农村并增加城市的包容性,这两者共同构成乡村和乡村居民的“体面”。
如果将这种“体面”作为目标,除了与城市融合,乡村应该如何发展自身?这就是刘守英院长本次讲座要给出的答案。
同时,本场讲座点评嘉宾的精彩发言也不容错过,两位嘉宾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孙同全和中和农信总裁刘冬文。(插播一条新闻:中和农信刚刚入选《财富》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20家创业公司哦~)
讲座的时间就在3月12日(本周五)晚19:30-21:00,欢迎届时扫码加入会议,聆听专家讲解。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