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倾心打造的普惠金融领域年度报告《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于11月正式出版发行并在“2020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布。在此“精读”系列,我们试图以报告推出的主要概念为抓手,读懂报告的精髓。本期,我们介绍提升微弱经济的信贷可得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微弱经济融资的特点和现状。通过对微弱经济的分析发现,大多数微弱经济的融资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是仍然有必要针对微弱经济融资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提升微弱经济的信贷可得性。
通过金融培训提升微弱经济的金融能力
金融培训可以提高微弱经济特别是地处农村的种植业微弱经济的融资满足度。金融机构和各类社会机构可以组织不同的方式针对微弱经济开展金融培训,包括现场讲解、线上视频课程、新媒体传播等方式进行相关培训与宣传。微弱经济接受金融培训后,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如贷款产品、贷款流程、贷款要求。同时,通过金融培训,微弱经济的理财、识别假币、识别金融欺诈等金融能力也会相应提升。合理的金融能力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微弱经济融资满足度,也可以帮助微弱经济更好地规划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家庭财富。
落实有利于微弱经济贷款的担保方式
目前,微弱经济在银行贷款中使用最多的融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第三方担保、房屋抵押担保和信用贷款。而为了解决微弱经济体缺乏抵押担保物的问题,近年来探索出的农户联保、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方式在借贷市场中占据的份额极低,无法成为微弱经济摆脱借款困境的有效方式。为了提高微弱经济的信贷可得性,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多种担保方式的接受力度,探索更多适合微弱经济的担保方式,通过保险等手段规避信贷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扩大贷款的发放范围。
开发对贫困家庭友好的信贷产品
家庭收入水平不是影响微弱经济信贷可得性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收入较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在申请贷款时仍有较大可能出现融资约束。目前,我国有针对贫困户的扶贫专项贷款,但是这类贷款可贷资金有限制,一般不超过5万元,贷款整体规模不大,不能满足微弱经济的经营资金需求。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在孟加拉国的实践证明,穷人的偿债率高于98%,信贷违约率远低于商业银行的违约率。金融机构应根据贫困家庭的资金需求特征和还款能力,设计更多适合贫困家庭的信贷产品,以帮助低收入家庭通过生产经营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灵活审批微弱经济的贷款额度
总体来看,微弱经济的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征,微弱经济的资金需求规模基本小于100万元。但是从事不同产业的微弱经济,在资金需求额度上仍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种植业微弱经济的资金需求额度一般较小,而非农微弱经济中的休闲娱乐、餐饮业的资金需求额度可能相对较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较小的资金需求存在过度信贷的情况,而对于较大的资金需求却存在信贷约束的情况,整体上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微弱经济平均融资额度约为20万元。信贷约束的存在会影响微弱经济的生产安排,无法达到最优生产,而过度信贷则会加大微弱经济的融资成本,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微弱经济的经营效率,影响其经济水平的提升。因此,金融机构在审批微弱经济的贷款时,一定要根据微弱经济的实际需求情况提供信贷,微弱经济获得合适的资金投入生产也是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风险的保障之一。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