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

2020年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第六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2020IFCFI)于11月18日至19日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围绕“扶微助弱,应变创新”的主题,设置了多个致辞及对话环节。本文呈现的内容为”主题讨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建立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环节。

瞿强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接下来讨论的话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建立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我们这个环节有三位发言嘉宾,他们是:

  •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中支党委委员、副行长 陈明衡;
  •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郑录军: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 张晓东;

陈明衡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中支党委委员、副行长

谢谢瞿老师,谢谢贝老师,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这个论坛,我来自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在浙江省的西南部,是浙江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丽水是山区的一个市,人口和农业的产值相对比较大,可以说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发展程度在全省11个地市里面是后3位的,经济总量、金融总量都是这样。

从2012年3月份,丽水市获得人民银行总行和浙江省政府联合批复,以行省共建模式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了八年多的时间,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们现在丽水市整个涉农贷款余额有1100多亿,是试点前的2.4倍,占了我们全部贷款将近50%。同样的,丽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跟上来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0年都位居浙江省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改革前比全国的平均收入还要低两百块钱,到现在比全国的人均收入高5900块钱,经济效益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曾请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给我们做了项目评估,研究院也给出了很好的评价,认为我们在提高普惠金融的实用性、可得性、满足度、数字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历时8年的农村金融改革有三个支柱:

第一,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代表的信用支农;

第二,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代表的信用惠农;

第三,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代表的支付便农。

这三样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首先说林权抵押贷款,丽水是一个林业大市,国土面积82%都被森林覆盖。我们林权抵押贷款从确权办证到抵押登记,到发放抵押贷款和林业保险全方位都有配套,目前林权抵押贷款已经累计发放了300多亿元,余额还有66亿,基本上所有的林权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除了林权之外我们还有土地流转使用权和房抵押,就是三权的抵押,现在总的余额也达到了134亿。

我们也很重视信用方面,而且起步兰考、成都还要更早一些。我们全市的信用村有1/3,信用乡镇有1/4,9个县里有2个县是属于省级的信用县,户、村、乡、县四个层次信用建设都在启动和推进。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49亿,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38%,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也更加齐全有效。

我们在十年前就在推进银行卡助农项目了。因为原来农村支付非常不便,如果这个行政村没有正式的银行网点的话我们就建设金融服务站,在全市也已经建了2100个金融服务站,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当然除了一些特别小的自然村之外,农民能够不出村就全面享有基本的金融服务。

总的来说丽水起步还是比较早,但感觉也有一点滞后的地方。所以我们也要逆水行舟,进一步推进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申报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方案都已经做好了,现在征求意见。

下一步我们除了继续做大做强原来的金融改革“老三样”之外,还提出了三个新的方向:

第一,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我觉得这是在本次论坛中大家都谈到的一点,在数字化方面减少数字的鸿沟。实际上丽水也做了一些试点,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在丽水的浙西南以茶叶市场为背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银行支付功能的茶叶质量溯源系统,向茶商发放溯源卡,把溯源卡的支付交易数据作为核心的指标对茶农提供授信。目前已经发放了2.3万张茶叶溯源卡,年交易量超过25亿,给茶农提供信用贷款超过1亿。

第二,我们要注重生态改良,建设生态金融或者说绿色金融。丽水一直认真践行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全国性的试点。我们也重点推出了一些类似“生态贷”的产品,包括林权抵押贷款、生态资源抵押权、生态项目收益权、公益林收益权,包括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未来收益权和生态商品的专利权等,现在丽水市已经发放了39亿和生态衔接的贷款。

第三,信用理念。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丽水现在是全国诚实信用状况监测预警261个城市中排名第10名的城市,我们持续推进金融服务更好地对接信用建设,包括生态信用建设等。

郑录军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大家都知道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今年9月份刚刚获批,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改革试验区。在这里感谢人民银行总行各位领导对临沂改革试验区的支持、关心、指导和倾力付出,也感谢社会各界对临沂改革试验区的关心和关爱。

今天我也给大家介绍三方面的情况:

一,实施精准扶贫,助力临沂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其中还有六个县是山东省的脱贫重点县,占全省30%。2015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25.5万户,44.2万人,分别占全省21%和18.2%。2016年以来,临沂市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6.5亿元,受益贫困户13.7万户,占2015年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53.9%,贷款总量存量和贷款人口均属全省首位。

1、地方政府主导,搭建自主体系,理顺工作机制。

2、人民银行牵头主抓,强化组织领导,突出政策引导。截止2019年末全市累计发放央行产业扶贫贷11.66亿元,帮助贫困户5491户,10670人,贷款金额居全省首位。

3、金融部门积极作为,突出精准服务,推动金融创新。

二,“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对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和方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然带来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

1、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需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金融资源发挥配置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这里主要有三类主体:一是产业融合载体,包括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总书记也提出要打造山东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前沿综合体等;二是新型农业综合主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现代化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等;三是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多种类型经营户。

2、乡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包括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乡村道路、饮水安全、文体设施、电力电信、垃圾清运、厕所改造建设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同时也需要借助金融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往往与乡镇村庄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金融也需要从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入手,全过程、全方位为乡村建设提供综合金融经济方案。

3、深化农村改革的需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将沉睡的农村资产从死资产变为活资产,从根本上激发和释放农业农村活力,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与金融共生发展的过程,既需要金融的支持,也会有效撬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4、可持续发展的金融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将青山绿水塑造成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绿色金融,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乡村经济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乡村振兴持续衔接脱贫攻坚过程中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工作。

1、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下沉,探索建立金融参与村庄规划的机制,推动金融机构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去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实现金融服务下沉,并对推进资本投入进行前期规划。这也是临沂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改革任务,目的就是要做到服务下沉、规划先行,有效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与此同时提升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县域抵押品担保体系。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优化城乡抵质押品市场化的处置体系。同时推动完善农地、农房、集体资产等产权改革,拓宽农村抵押物的数量和范围,组建融资担保机构,构建完善政府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等重点工作。

3、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一是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支持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支持文化旅游发展。

张晓东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中午好!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论坛,我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研究处的张晓东,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报告一下陕西省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试点实践,同时也谈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更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几点思考。

宜君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位于陕西中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宜君县作为革命老区,全县总人口大概10万,农村人口将近8万。

201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开展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知识扫盲和便捷基础设施为标志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宜君实践路径,下面我汇报一下这三方面的探索。

第一,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解农村地区的融资难题。

普惠金融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其中尤为难的是信贷难,在这方面宜君也采取了多方面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1、我们充分运用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信贷投放。先后使用了扶贫再贷款和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2、我们创新现代产品,推出了“青山贷”等信贷产品,其主要特点是核定方便,随用随贷,解决了以往农户贷款不符合农产品周期需求、贷款利率较高的问题。截止今年9月末,宜君的存贷比为63.1%,较2015年底试点前提高了将近30个百分点,试点成效显著。3、开展信用重建为贫困户融资。到今年9月末宜君县一共帮助了500多户贫困户重获信用,实际发放贷款两千多万元。

第二,增强金融基础设施的便利性。试点地区积极打造便捷金融基础设施,增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获得性。第一,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的下沉服务,在2015年宜君县新设了工行的宜君县支行,较好地解决了当地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的问题。第二,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宜君县建成普惠金融站13个,乡镇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惠农支付点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第三,通过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开发上线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普惠金融查询、导航、预约、宣传、管理等功能,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电子金融消费的习惯,电子银行客户数和移动支付客户数量明显增加。

第三,围绕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我们开展了以金融扫盲的“六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县域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一是围绕一条主线;二是实施一个规划;三是建设一批基地,主要就是教育培训基地;四是编制一套读本,金融知识教育读本;五是培养一支队伍;六是开展一系列活动,采取宣教、培训、体验等方式,将宜君县广大老百姓的金融知识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利用金融知识去参与金融活动,运用现代金融工具的能力得到了一个普遍的提升。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宜君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5月宜君县实现了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基于试点工作的成效,2018年世界银行将宜君县确定为普惠金融全球倡议中国试点地区并继续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

第二部分,和各位汇报一下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更好发展普惠金融的几点思考。

宜君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为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探索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衔接脱贫攻坚,我们建议从资金、机构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打造更能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第一,资金方面。目前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了宜君法人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新增存款和当地贷款的考核机制,我们建议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引导更多的县域存款类机构,满足所在经营地区的信贷服务需求,当然还包括其他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探索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再贷款工具、扶贫再贷款工具等等,向农村的法人金融机构提供定向资金支持。我们前期调研了解到一些地区村镇银行扎根县域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网点限制,吸收存款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可以探索支持村镇银行使用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不要单纯依赖于存款的渠道,拓展服务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更好引导县域资金回流。

第二,从机构的角度,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深度参与。建议在上一轮改革基础上,重点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放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方面,强市场各方,特别是社会资本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信心,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去支持农信社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国家的投入。

第三,要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加强整体县域金融服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能力建设;2、加强整合县域内非信贷类数据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3、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农村市场中介组织。

瞿强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谢谢发言,我特别印象深的,普惠金融谈到最后是农信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是普惠金融传统但又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是评论,和刚才一样有三位评论人:

  • 人民银行的祝红梅研究员;
  •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金商学院院长刘小萃;
  •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冬文。

祝红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处长、研究员

谢谢瞿老师。下面就谈谈我有关今天主题的两点思考(主要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机构意见)。

第一方面,新的发展背景下普惠金融的意义和定位,我个人认为要重新审视一下它的定位。我们知道2013年国家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战略,2015年编写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年正好是收官之年。从当时的背景来看,普惠金融发展是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我个人认为从公平的角度、机会均等的角度、金融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强调了增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现在我们处在展望“十四五”以及未来甚至更远的一个时期,从现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包括整个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与之前相比还是有一些变化。尤其是近来在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的影响下,使得整个国家经济与发展战略作出了调整,提出了“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再局限于以前补短板的出发点,但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思考,所以想的也不是特别深入,只就我以前的实践和看到的一些数据有感而发。

我就从两个数据谈起,未来一段时间普惠金融的发展可能在关注面上要有所改变或者扩大。双循环要激发国内的消费市场,谈消费肯定就离不开收入。目前我们国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水平是农村居民的2.6倍,收入提不上去,对激发消费潜力是有影响的。还有一个数据看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占比,相较于1995年,到了201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占比大概上升了8个百分点,从以前的2%上升到了10%左右。那农村居民的情况是什么样?几乎没有变化,反倒是下降了几个点,到2019年了还是只停留在2%的水平。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的关注点要从以前简单的存贷惠,一些简单的金融产品、基础的金融服务和过多强调信贷产品服务放得更宽,要拓展保险,尤其是理财等渠道,使广大的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另一个数据,我们国家的农村居民人口从最高时8.6亿下降到现在5亿多,在这20年的时间里有3亿多人口发生了转移。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地区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都留在了农村。那这三亿人口转移到了哪里?肯定转移到了新型城市,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暂且称为“农民工”群体。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学者是否研究这个领域,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以前的普惠金融更多关注“三农”、小微企业这个群体,但是真的对三亿的农民工群体的关注还是不够的,所以我觉得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是要扩大普惠金融关注的重点和关注面。

第二个问题,普惠金融怎么服务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只是中国的面临的问题,历史上很多国家都会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人口转移,无非是因为城市的工作机会多、收入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也高,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讲乡村振兴有20字方针,第一就是“产业振兴”,所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首先就要抓住服务产业振兴。我们国家目前农业产业和其他的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也是很大的,高达4倍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服务产业振兴?怎么振兴第一产业?刚才很多嘉宾也谈到让科创金融延伸到普惠金融领域和农业领域里,那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企业该怎么样完善我们的金融服务呢?

我的另一点启发就是,金融在服务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除了以前我们强调的给他提供融资支持以外,还要更善于发挥金融在项目识别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

另外,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建设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这里我强调的普惠金融建设不只是金融机构和金融部门等部分主体的任务,实际上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更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以后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多邀请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刘小萃 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关于如何建立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我想应该从政府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先说说政府。我认为,政府在推动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构建中最重要的把握两个要点,也就是五个字,“到位”和“不越位”。

什么是“到位”?刚才几个嘉宾都分享了,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如何搭建服务平台、如何调配各方资源,以及如何打破各个条线部门的壁垒方面,是具有天然优势的。如果政府能做到位,特别是在这几个方面重点发力,必将对推动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议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什么是“不越位”?我认为要想做到“不越位”,最核心的一点是,我们的政府要懂得尊重金融机构,因为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是具有天然的“如何做出最优选择”这样一种能力的。如果政府相信市场经济主体的运行规律的话,就应该相信金融机构在践行普惠金融中一定会做出一个最优选择。当然,达到这个最优状态也要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服务,政府在构建金融生态中有成效,这些工作都是相对完善的、能及时跟进的。 

下面,我想再说一下金融机构。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平时更多关注的是中小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中的实践和探索。说到中小银行为什么要做普惠金融,首先,就要说到今天论坛的主题——“扶微助弱”,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银行做普惠金融,到底是在履行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我认为,这是一个并不矛盾的统一体。去做“扶微助弱”的普惠金融,这是由地方性金融机构先天的特质决定的,它必然要这样去做,而不是单纯地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普惠金融过程中,中小银行也在有力地推动着乡村治理、乡村文明、乡村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都会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小银行自身在本土的“扎根”与“生长”,所以说,践行普惠金融,既是中小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有助于它们自身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我想说一下从中小银行的角度来说,他们在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当中,更多的实践是在推动区域性金融生态圈的打造,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打造区域性的金融生态圈就是要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老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可以通过金融服务来实现一个很好的嵌入和融入,这一点,是中小银行在未来做普惠金融时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需要和本土的各种产业、服务业做一个有效的对接,同时,金融科技在这个体系建设中,也一定会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

所以,关于金融机构的第三个观点,我想说一下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在构建普惠金融生态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推动银行的营销获客、风险控制或者是业务电子化等等这些作用,它其实对于推动中小银行的变革发展,包括产品服务研发、精细化管理、组织架构的变革、组织效能的提升、构建区域性的金融生态圈等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作用。所以未来在金融科技以及大数据分析方面,中小银行也好、政府也好,都要去重点关注和推进。

最后,我想再说一下农信社的改革。刚才主持人瞿老师,包括人行西安分行的张处长在发言中也都提到,实际上农信社在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工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个遍布城乡、在全国有两千多家法人机构、资产规模达到30多万亿的庞大而又特殊的金融体系,它的改革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行业内的高度关注。但是关于农信社的改革,却始终是一个艰难推进、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涉及到监管方、政府、省联社、地方法人机构至少四方面的关系权衡,如何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给出一个很完善的答案,今年监管层原计划是要重点推动这项工作的,但是也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没有很明朗的结果。基于农信社发展中要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业内非常期待高层针对农信社改革,做出一个更完备的顶层设计,要下更大的决心、有更大的魄力去推动农信社改革。因为,只有消除体制机制上的束缚,用科学有效的机制去真正释放他们的活力,引导他们合规发展,才能让农信社、农商行实现良性发展,进而才能真正有力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刘冬文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谢谢主持人。我们的主题叫做建立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刚才主持人也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公平”。我们服务的对象希望能有公平的待遇,其次我们也希望政府在主推普惠金融的时候给参与市场各方,包括占有主导地位的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包括一些新型的创新市场主体也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因为我觉得农村金融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光靠一种方式、一种机构去服务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我可以给大家简单举两组数据。

像中和农信在全国三百多将近四百个县有分支机构推进业务,经过三年的发展,贷款客户占当地农户总户数的比例是3%。但金融机构大概占了30%,可是金融机构在当地深耕了30年以上,也就是说不管金融机构做的多好、时间有多长,像中和农信这样的市场化主体和机构在当地依然是有客户的,仍然有3%的客户可以从我们这里贷款。

第二,我想做一个反推,中和农信过去一直做扶贫,给贫困户直接贷款,我们过去90%以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后来变成50%、40%。而现在我们出台精准扶贫贷款,建档立卡应贷尽贷,只要提出需求我就给你发放零利息的贷款,五万元贷款三年期。但领导和我说这个政策出台之后,中和农信贷款建档立卡户一笔也贷不出去,但这些年我们依然有建档立卡贷款。上个月中和农信40万贷款里面依然有4396户建档立卡户贷款,贷款余额7亿左右,也就是说户均贷款4万元左右。我相信精准扶贫贷款在所有普惠金融贷款里面政策推动力度最大,政府全面参与,但是为什么依然还有四千多的农户在中和农信贷款呢?这说明再完善的政策,再美好的体系依然不能全面覆盖所有人群,所以对于一些像中和农信这样做拾遗补缺工作的小微金融机构应该也给一些鼓励,给我们一些公平发展的生存空间,谢谢。

THE END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话题:



0

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AFI)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2014年底成立)基础上建立的一家新型研究机构。CAFI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专业智库和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愿景。 CAFI专注学术研究,探索普惠金融相关领域前瞻性倡导活动;汇聚国内外资源,开展研究与倡导、交流与合作、教育与能力建设以及创新与实践,为行业实践者和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监管者提供支持。 CAFI拥有一支由行业资深学者和专家领衔的国际化专业团队。CAFI设有理事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监管机构、知名商业机构和国内外研究机构。CAFI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Visa公司、蚂蚁金服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宜信普惠及飞贷金融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现任院长由贝多广教授担任,赵锡军教授担任联席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