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
 
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有一些环节的讨论是非常激烈的,比如10月11日下午的“专题讨论会二: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吗?”。各位嘉宾围绕着主题各抒己见,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就很明确地提出:消费金融不是普惠金融,相关文章在网上一度流传很广。
 
讨论会上还有一些专家和刘晓春院长持类似观点,比如来自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金融机构局高级项目官员姜芳芳,以及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UNCDF)数字经济专家丁宇。我们将这两位专家在会上互为呼应的发言摘录出来,呈现给读者。
 
大家好,我是姜芳芳,很高兴代表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跟各位交流。我们机构是隶属于世界银行集团,秉承共同的使命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共同繁荣。我们跟世行比较大的区别是,他们比较多地跟政府合作,提供中长期的免息、低息的贷款。我们国际金融公司主要面对的是私营部门、民营经济,提供股权、债权以及技术援助三大主流的服务。我们覆盖的领域包括了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金融机构。我本人是来自于金融机构这个条线的,负责中国区的技术援助。
 
我想就消费金融是不是普惠金融先说一下这两个概念。
 
首先,消费金融其实比较简单,它的贷款对象是个人,贷款用途是消费,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近期消费水平,这是消费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是什么呢?在国际上很多的国家或者是很多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一般在世行集团内部的解读是指个人或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应该包括存、贷、汇、保险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的类别,最关键的是后面两个部分就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金融服务的获得者,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方式提供或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的?
 
从金融服务的获得者来讲,他获得的金融服务必须是第一可负担的,第二是可用的。从金融服务的提供商角度来看,第一提供的服务必须是负责任的,第二提供这个服务的时候自身要商业可持续。只有当这四个指标都满足的时候我们才认为是普惠金融。
 
如果把这两者对照起来看,消费金融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从个体获得的角度来说当然就是普惠金融,是没有问题的。但后面的四个指标是不是都满足了呢?我觉得有一些内容是值得去商榷的。现在我们全国消费金融的规模大概有40万亿,这是截至2019年9月份,其中90%实际上是商业银行提供的房贷、车贷以及最早的助学贷款,剩下的有3800亿左右是由14家消费金融公司(有13家在正式运行)所提供的。剩下的一部分很多实际上是持牌的小贷公司或者是一些不持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提供的,这个加在一起实际上规模是不小的,可以算出来这个规模大概是6、7万亿。
 
从这个层面来讲,回顾“消金”的发展历史,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到90年代初期,当时人民银行下发规定开始做消费金融,到2008年,跟小贷公司管理办法差不多同期出的消费金融的试点,可以说经历了探索期、试点期。再到2014年至2017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因为当时国家倡导消费金融跟互联网平台的结合,就把消费金融从以前传统的房贷、车贷延伸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中来,包括健身、医疗、美容、旅游等各个方面,一下子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种井喷式的发展后来也出了一定的问题。所以从2017年到现在是调整期。这个调整期一方面对现金贷这样的消费金融进行了打击,另外一方面国家也在出政策刺激和发展好的消费金融。
 
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这样的议题在前几年是不会有人拿出来讨论的,40万亿中的90%被银行做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银行跳出来说我做的是不是普惠金融,是没有争议的,为什么这两年有人开始讨论?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在2014年到2017年间,有一些不持牌的互金机构快速发展的时候,出现了大量不负责任的行为,比如说暴力催收,不公平、不透明的价格等一系列的问题。但他们也希望给自己穿上普惠的外衣,所以在各种宣传上经常会把自己包装为普惠金融,其实这产生了一系列的乱象。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至少我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如果我们要判断消费金融是不是普惠金融,就看它是不是符合那四个原则。如果不符合,那么无论是给谁放贷我觉得都不能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有很大很大的问题。
 
可以看到,这个普惠的概念我想多澄清一下,在国际上叫做inclusive finance,也就是包容性金融性,并不一定特别“惠”而强调“普”,为什么在中国一讲到普惠就是跟个人、小微、三农联系起来?是因为从传统来说大企业、大机构拿到钱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包容”就没有太多提及,但从国际的概念来说,它们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我先抛砖引玉提提消费金融是不是普惠金融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砸砖”。谢谢!
 
丁 宇 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UNCDF)数字经济专家
 
大家好,我叫丁宇,来自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作为数字经济专家,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把联合国目前的数字化的一系列要求与我们长期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机构主要做的是将农村发展和传统的普惠金融工作结合起来。我们希望通过最先进的手段对可持续发展有明显的推进。
 
今天来这里,贝(多广)教授请我的时候,我曾经表达,我跟很多主流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您邀请我是要有勇气的。实际上我认为目前的一系列消费金融作为一个市场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要把它硬拉到普惠金融,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实际上,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金融健康的问题,包括青年人过度负债的问题。
 
我们作为联合国机构是百分之百支持世行的看法的。实际上消费金融也不是今天才产生的,以前有各种信用卡也都是在支持各种消费,它不是新产生的。普惠金融的提出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现在社会发展中发现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就是有一些特别贫困的群体,这也是中国这些年大力在做的扶贫以及乡村振兴,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把某个领域的资源引导一下。因此国际机构的看法是,普惠金融应被理解为要通过资源性、政策性的支持来帮助某些群体符合我们健康社会发展的要求。
 
昨天晚上我刚敲了一段文字,我给大家读一下,因为这与消费有极度的关联。我的文章中谈到了什么是“消费边界”的问题。
 
“人类的基本生存保障是能量获取。作为动物的一种,我个人认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是食物的获取。但当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食物是否还需要继续获取?不断地吃、喝,在不断消耗物质的同时,不断地没有必要地伤害了其他的动植物,也令自己被肥胖等现代疾病所困扰。”我认为现在的物质消费主义实际上就是对人类的诱惑,我们在不断地消费,不懂得适可而止。但如果满足了现有的消费行为和欲望,是否能真正地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呢?
 
刚刚姜芳芳也讲到消费有一系列的指标和要求,我不主张政府是一直主张和干预的,有些应该是市场经济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们是否要把它作为普惠金融,并因此要引导政策、资源进入这个领域?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有两点:
 
第一,我也给银行干了很多年,接触了30多家金融机构,我们当年跟姜芳芳女士一起进行各种各样的贷款的审批。就会发现这其中存在问题,正如余局刚才所说的,它是一个“双刃剑”。而且现在我认为负面的作用大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机构是由短期利益所引导的,就是赶快放了(贷)先挣钱,至于很多的外部效应,短期内是不愿意想也不愿意看的。可能有人会说,某个人负债了,更有干劲。也许是。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量的负债根本已经超过了他的还款能力,他还不上了。甚至在产品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指望着这个贷款人还,而是迫使他的家庭,迫使其他的周边人来还,要不然怎么通过爬虫技术联络到贷款人周边的群体来催债呢?消费公司在拼命挣钱的同时,把很多外部的问题给转移到社会层面了。
 
我还要谈一个更加具体的。这些年,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消费金融。如果是正常的消费应符合可负担原则,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我们是支持的。但一旦超过了界限,产生了外部性问题,比如说给大学生的校园贷,无限制的消费最后连累到了家庭,甚至延伸到了刑事问题,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有一些机构要把消费金融一定归为普惠金融,实际上是各国政府发现经济形势比较困难,希望通过扩大消费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要把一些资源引导进去。但这个过程中,如果您接受的消费金融的服务是由传统银行来做,我只提两点,这两者的技术流派就是不一样的。消费金融是强调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用大数法则来引导,小而分散,与经营性贷款完全不一样。用我们的话说,首先贷款确实要真实,如果贷款都不真实了,最后还款跟银行所谓的能力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纯粹碰运气。但即使贷款真实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虑行业的风险,比如说中国目前很多的产业链转移,包括不同省份有不同行业的特征和影响,这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并且,我们要考虑家庭的稳定性。
 
如果说在市场经济中确实有一部分的消费需求可以满足,以前信用卡也在做,没有必要去给予特殊的鼓励;如果普惠金融认为有必要为了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事情,我们就集中精力做这个事。比如说前一段我们在欠发达地区以及发达地区的妇女的状态和还款进行了分析。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男权社会,中年离异妇女是小微贷款中还款最好的一个群体,因为她要为家庭和孩子负责任。但这个在上海周边地区就没有很重要的体现。这意味着,如果考虑到社会稳定和就业,我们就会在资源上做更多的妇女微贷的项目。
 
这不是所谓的是和非的问题,只是两个不同界定的问题。有一些普惠金融需要支持,但肯定要给他一个清晰的法律边界,不能把企业挣钱和外部的成本都摊到社会上,这样是不对的。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AFI)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2014年底成立)基础上建立的一家新型研究机构。CAFI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专业智库和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愿景。 CAFI专注学术研究,探索普惠金融相关领域前瞻性倡导活动;汇聚国内外资源,开展研究与倡导、交流与合作、教育与能力建设以及创新与实践,为行业实践者和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监管者提供支持。 CAFI拥有一支由行业资深学者和专家领衔的国际化专业团队。CAFI设有理事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监管机构、知名商业机构和国内外研究机构。CAFI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Visa公司、蚂蚁金服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宜信普惠及飞贷金融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现任院长由贝多广教授担任,赵锡军教授担任联席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