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以乡村为阵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浙江省丽水市的诸多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并且在解决“三农”的金融问题方面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本期的“CAFI 洞察”中您可以了解到,丽水市以“三权”抵押贷款为重点,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主线,以改善投融资环境为目标,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为中心,以培育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为导向,以健全政策保障为支撑,以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为着力点,以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为切入点,实现了当地农村金融生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优化。
如您欲获取相关报告,
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或登录CAFI官网-研究项目-研究报告下载
(一)主要做法
1.以“三权”抵押贷款为重点,推进农村产权融资服务体系
第一,推进农村产权颁证。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经营权流转、村股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住房所有权等产权确权颁证有序推进。
第二,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组建了涵盖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山林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的“市-县-乡镇”三级联网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出台农村产权评估管理办法和标准,健全了抵押物处置机制。
第三,完善产权融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农(林、渔)业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政策文件,为林权、农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三权”融资提供司法保障。
第四,创新推进多层次农村产权融资产品。当地金融机构对不同信用状况、不同抵押条件的借款人创新设计了多层次、多类别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农户差异化融资需求。
2.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主线,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县创建工作。
第二,通过共建共享升级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推进“信用惠德”工程。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赌博等不良行为,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关心公益事业等内容纳入农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中,促进了农村德治。
第四,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的运用。金融机构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在农村地区开展“整体批发、集中授信”业务,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成本、提高了“三农”信贷支持力度。
3.以改善投融资环境为目标,健全农村“四级”融资担保体系
第一,推进财政性出资的担保组织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在融资担保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推进行业协会组建的担保组织建设,鼓励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出资设立担保机构,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第三,推进商业性运作担保组织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华侨资本出资组建以独立经营、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机构,为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4.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为中心,探索和深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升级原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多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提供“三农”融资服务、人民币反假和小额券别兑换服务、农户基本信用信息采集服务、金融宣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等金融服务。
第二,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金融IC卡,并探索将金融IC卡运用于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
第三,加强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现代化支付工具运用,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支付网络建设。
第四,完善外汇管理服务平台,针对辖内青田县华侨多、农民外币兑换需求大的特点,设立了村级外币代兑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便利地进行外币兑换。
5.以培育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为导向,推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第一,加快金融机构发展。引进市外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向下延伸机构网点、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第二,建立村级互助组织。选择部分扶贫重点村组建资金互助会,为农户提供资金互助服务,满足农村多样化融资需求,填补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的服务空间。
第三,设立民间融资服务组织。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撮合民间借贷。
6.以健全政策保障为支撑,强化多元化的金融惠农政策体系
第一,强化政府政策保障。制定了市、县两级覆盖林权、农房、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贴息、财政奖励和风险补偿等财政配套政策;建立了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扶持政策,通过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第二,运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合意贷款规模、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支持,调动了金融机构发放“两权”贷款积极性。
第三,鼓励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在丽水市开展业务创新试点。
7.以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第二,大力发展债务融资工具。推动优质涉农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
第三,引导农业企业通过股权进行融资。
8.以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村保险服务民生体系
第一,推进“保险+贷款”工程。采取银行放贷、保险公司保证模式,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破解了农户创业贷款担保难题。
第二,推进“保险+社会治理”工程。全市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继续实现辖内全覆盖。
第三,推进“保险+民生事业建设”工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主要成效
1.农村金融生态不断优化
一是农村信用度不断提高,二是不良贷款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三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打造遍布所有行政村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建立包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抵押登记、价值评估、产权流转交易、风险分担等涉及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机制,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成本,提升了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服务的可行性。
2.农村金融竞争程度持续提升
一是市外金融机构在丽水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增多。
二是金融机构向丽水农村延伸网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银行机构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务,加快了向县域、乡镇设立网点的步伐。
三是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局面得到改善。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了由以农信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涉农金融机构、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涉农金融机构以及以泰隆银行为代表的城商银行主力军构成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主体。
3.农村金融服务不断优化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覆盖性提升。农民的信贷、存款、取款、汇款、转账、保险等基本金融服务实现了全覆盖,理财、现代支付工具、直接融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层次、多样化的现代金融服务功能也得到推广。特别是在信贷方面,基本实现了农村财产权可抵押的全覆盖,以及农民信用、抵押、担保等贷款方式的全覆盖。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升。通过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户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额取现、代理转账等金融服务;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开展的“整体批发、集中授信”等业务,使全市行政村的农户贷款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贷”。
4.农村金融满意度持续提升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丽水市“三农”发展资金得以满足,金融助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成效逐步显现。调查显示,丽水市农户的金融服务满意度达到97.7%,企业对银行服务总体评价满意度达98.7%。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