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

4月3日,"AI中和,赢未来”中和农信2019年员工大会在长沙召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博士应邀发表了精彩演讲。

贝多广:技术革命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中和农信

非常高兴能站到这个讲台上跟大家分享有关普惠金融的现状和未来,但是,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今天上午参加中和农信员工的大合影,我被震撼到了。这个“AI中和,赢未来”口号响起来的时候,那是响彻云霄,震耳欲聋。进入会场的时候,我被第二次震撼,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合影的时候,听到“赢”未来,我以为是“迎接”未来,但是进到这个会场,我看到是要“赢得”未来,这个就很厉害!因为普惠金融将是未来中国金融的主题,而我们中和农信正在主流上辛勤地耕耘,它有很好的未来,所以我想借这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对中国普惠金融的现状和未来的一些看法。

我想讨论几个问题,普惠金融是为谁服务?谁在做普惠金融?我们如何推动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将走向何方?前面两个问题侧重描述现状,后面两个问题是要憧憬未来。

贝多广:技术革命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中和农信

普惠金融为谁服务?

坦率地说到今天在我们国家很多人的脑海当中对于这个问题是模糊的。很多人说他在做普惠金融,但是什么叫普惠金融?这个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为什么?因为这个概念从国际上引到中国的时候,这个词的本意并不能用“普惠”金融来准确地概括,但是我们把它翻译成普惠金融,接下来就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专家在说我们怎么做到“又普又惠”,当然他的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他说当下主要是要做“普”,“惠”是下一步的事。但是在座的朋友们,我们讲的普惠金融本质上没有汉语里“优惠”的含义,普惠金融不需要优惠,而应该是商业化的、可持续的,它是市场化的金融,是中国金融的未来。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政策仍然有这种既普又惠的导向,这会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问题。

简单地说这个词实际上是叫“包容”,为什么叫包容?是因为我们传统的金融把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排斥在外,我们要把他们包容进来,所以普惠金融准确含义是“包容性金融”。弄清楚这点非常重要。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来看今天的普惠金融包含哪些内容?首先是微型金融,中和农信是从所谓的微型金融做起的,这也是普惠金融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服务那些弱势群体、农民家庭,甚至于贫困人群,这是普惠金融出发的原点。但是普惠金融不仅仅是微型金融,我们今天讲的“小微”所包括的小型企业是过去传统金融比较排斥的,我们把他们包容回来;甚至还有一些中型企业,也是普惠金融需要包容和服务的对象。在中国特别还要强调的是很多创业资本。他们本质上也在服务那些在银行借不到钱的微型、小微、中小企业。创业资本、VC、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他们也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部分。另外还有消费金融。在这点上,有很多人也有错误的认识。在传统观念中,普惠金融主要是提供生产性、经营性的贷款,消费信贷不算。但是大家要知道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问题现在是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最大的特征是产能过剩,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只能出口,而不能被国内的老百姓消费,国内中低收入的人群缺乏消费能力。我们今天用消费金融的方式,能够让这部分人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这也是普惠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拓宽视野,普惠金融绝不仅仅是普惠信贷,我们中和农信也是正在从信贷延伸到保险,甚至于未来走向理财、租赁等等。只要是为中小微弱即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服务的金融,都是普惠金融,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普惠金融所服务的对象。

谁在做普惠金融?

什么人在为“中小微弱”服务,谁在提供这个服务?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大的系统就是金融体系,但是在这个金融体系里边,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就是所谓有牌照的,国家认定你叫金融机构;还有一大批是实际上也在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机构或公益组织。但是他们没有拿到所谓的金融机构牌照,不被正式地认定为是金融机构,但是坦率地说他们也在普惠金融的领域里耕耘,提供普惠金融的服务。所以在我来看,这两大块共同构成了大的金融体系。未来普惠金融机构界定的方式应该主要看是否为需要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提供服务。在这些所谓“非正规”金融机构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小贷公司、网贷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公益组织等很多机构,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在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当中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今后要形成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各种机构都可以在这个体系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具有全方位、多层次、互补性的三大特点。

我们再来看今天我们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这些机构的状态。首先我们看到这些大银行,他们响应政府号召,提出要下沉的战略,从高高在上为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服务,现在要下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但是他们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国家对他们的利率有比较明确的限制。在市场经济当中,利率作为资金最主要的价格如果受到限制的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同时我们看到几千家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他们事实上是中国做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但是他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人说他们现在正处在十字路口,可以这么说,因为他们面临品牌、技术、人才等等的挑战,特别在金融科技的挑战面前,他们有点不知所措。他们要从传统的保守的银行的角色——只是玩弄地方政府给的那点资源——真正做到为普惠金融的“中小微弱”客户服务,这种转型也不是那么容易。

第三类就是我刚才讲的大批的非正式的金融机构,大家知道中国光是小贷公司就有将近一万家,中国的网贷公司正在受到严厉的监管,但是现在还有几千家,中国还有一大批连地方的经营许可证都没有的公益组织和金融服务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事。但是他们面临的挑战就更大了,他们妾身未明,并受到严厉的融资、杠杆率等的限制,他们未来的方向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第四类是金融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的鲶鱼,激发出中国金融的活力,甚至是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主要的弄潮儿,但是他们在创新和规范,特别是在面临合规这些问题上,也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想简单刻画出来的就是告诉大家,我们今天中国的普惠金融已经家喻户晓,上至朝廷命官,下至商贩屠夫,都在讲普惠金融,但是我们整个形势实际上还是非常严峻。

贝多广:技术革命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图片来源:中和农信

如何推动普惠金融?

我们怎么样让普惠金融更规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在这当中,我觉得有两个原则特别需要强调,第一个原则是2016年国家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当中强调的中国的普惠金融的原则就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这个五年规划写得非常好,最好的地方就是这个原则非常清楚,可以说在过去国家各种行业的规划当中,没有这么明确的提出政府是引导,不是主导,市场是主导,这个原则我们一定要坚持。今天我们再加一个原则,就是客户保护的原则。因为在推动市场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领域如果仅仅靠猫来抓老鼠的话,换言之仅仅靠监管的话,这个领域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所以我们需要所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一定要有自律,这个自律就是一定要注意客户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政府引导方面,有人问了,那政府是不是应该控制利率,建立担保基金,甚至建立自己的小贷公司?我要说NO!政府应该主要是建立金融基础设施,把法规制度、监管制度、信用制度建立好,把规则制定好,这个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如果这些工作不做,而仅仅去控制市场的价格,这个市场肯定发展不起来。我们在扶贫领域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对待扶贫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救济的态度,我们要给那些饥寒交迫的贫困人群送钱送粮去救济,越多越好,这叫“政府包揽”的方法。但是我们也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怎么样不光让这些贫困的人吃到鱼,而且还能学会打渔的本领,这是中国古话里都有的,也就是要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这个做法我们叫“自由市场派”的做法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我是比较主张用自由市场的方法,也就是说重在能力建设。

我们讲到客户保护原则,国际上有所谓的“七项原则”,我们不一定完全照搬,但是这里边的精神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前不久我们在北京召开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客户保护与赋能”研讨会,讨论在服务“中小微弱”的时候,金融机构应该怎么样提供合适的产品,而不是坐在北京的高楼大厦里,设计出一个产品,然后就让底下去执行。普惠金融产品设计要考虑到定价的合理性、客户的隐私保护、有效的投诉机制等等。这些原则是每一个普惠金融的服务机构应该去身体力行的。

能力建设方面,国际上讲的比较多的是这些中小微弱群体缺乏能力,但是在中国我们看到除了这些人群需要提高能力以外,金融机构自身也有需要能力提高的问题,甚至于监管部门——我们的倡导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更何况我们今天是什么时代?我们是数字化的时代,可以说对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有志于做普惠金融的人都需要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能力。总而言之,不管从需求方、供应方、监管方还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我们都应该看到普惠金融事业推进的最核心内容,不是贷一笔款,提供一个产品,而是能力建设。

普惠金融将走向何方?

对于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和农信是中国最领先的一家微型金融机构,也是被国际认可的中国最成功的一家社会企业。但是中和农信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可能现在正在发生变化,但是按照以往的情况来说就是缺乏客户的信息,这些客户的信息基本上在征信系统里找不到;业务金额非常微小,都是一两万、不超过五万块钱的贷款;靠人力,叫马背银行、小船银行,这种类似的形式,比如骑着摩托车到内蒙古沙漠里去办业务,成本非常高,劳动力非常密集;这种服务精神是伟大的,但是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全世界最成功的尤努斯教授推广的格莱珉银行,他们经营了40年,覆盖了900万的客户,但是全世界直到今天仍然有17亿人口没有金融服务。如果我们仅仅靠我们中和农信的做法,在短期内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普惠金融正在蓬勃发展。发展历程从传统的中和农信微型信贷开始,到电商、村淘这样的试验,再到供应链金融。我们看到京东在推广农村的供应链金融,我们也看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现在已经从城市走向农村,在农村持有智能手机的比率达到90%,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使用数字支付。更可喜的是在国家的金融政策的推进下,中国已经实现了每一个行政村都有金融服务点。但是,我们把这些金融服务点仍然看作是过渡性的机具,它不是未来数字普惠金融最后状态,最后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大家刚才也提到了人工智能、云技术、大数据等等,我归纳了三条,我觉得技术革命性地改变整个金融服务的形态。第一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使得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可以处理数据。第二是互联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数据传递到世界每一个有网络覆盖的角落。第三也是革命性的,就是智能手机,因为这个手机不光是接一个电话,它具有反向传输信息的功能。由于有这三大技术,使得传统金融幡然改变,我们从过去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放贷款,我们叫high touch,到今天可以no touch。我们在手机上装一个APP就可以实现授信、贷款。所以这个技术的革命,我相信是普惠金融的方向,也是我们未来中和农信发展的方向。

最后我给大家归纳一下我的结论,第一,现在的金融机构要有差异化的经营,不能一哄而起,必须要各自占有自己的差异化市场,利率一定要市场化。第二,要弥补现有的金融机构的缺陷,要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这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要把他们纳入到普惠金融生态系统里,未来这些小贷公司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数字普惠金融正在从数字支付走向数字信贷以及数字理财,网贷公司以及各类新型的金融服务商也应获得健康的发展空间。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中和农信将是从普惠金融的今天走向明天的标杆和楷模。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AFI)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2014年底成立)基础上建立的一家新型研究机构。CAFI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专业智库和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愿景。 CAFI专注学术研究,探索普惠金融相关领域前瞻性倡导活动;汇聚国内外资源,开展研究与倡导、交流与合作、教育与能力建设以及创新与实践,为行业实践者和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监管者提供支持。 CAFI拥有一支由行业资深学者和专家领衔的国际化专业团队。CAFI设有理事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监管机构、知名商业机构和国内外研究机构。CAFI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Visa公司、蚂蚁金服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宜信普惠及飞贷金融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现任院长由贝多广教授担任,赵锡军教授担任联席院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