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解读(九)编者按

毫无疑问,二维码扫描支付近年来在中国的普及态势,是数字金融在全球发展的一个奇迹。始于1980年代的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无现金社会”建设实验和努力,在中国迅猛发展的二维码扫描支付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非常不同的是,银行卡支付、线上虚拟货币支付以及手机NFC移动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主要集中在“高大上”的交易场景中,对边远地区人群、银行业没有覆盖的人群、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以及线下小微商户的零散交易,则显得无能力。而二维码支付在中国的发展,恰恰集中在这样的一些领域,完美地体现了数字技术在新型支付服务包容性发展中的力量。

如您欲获取相关报告,

请联系我们或在文章底部留言:

Email: Info@cafi.org.cn

Tel: 82502588转806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解读(九)

 

手机二维码扫描支付在中国获得如此之快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通讯服务运营商、银行卡组织这些天然具有发展手机NFC移动支付的大型巨头的行动迟缓,为后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新型技术路径的二维码支付发展留下了时间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2010年后,中国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也为二维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具体来看,二维码支付的成功可以从技术和非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技术方面看,第一,3G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手机是使用二维码扫描支付的必备前提。3G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还可以利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技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服务。中国的3G牌照首发于2009年,由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3G网络覆盖面积迅速扩展。在终端硬件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手机品牌厂商,国有品牌的智能手机性价比非常高,因此在各人群中均占有很高的持有率。第二,二维码扫描对硬件的要求低于NFC支付。虽然二维码扫描支付流程比NFC支付复杂,但后者需要装有NFC支付芯片的智能手机和专门的POS机,都需要支付机构专门布设和定制,而二维码支付只需要普通的智能手机就可。在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的中国市场,二维码支付厂商在推广早期完全不需要为硬件铺设大费周折。第三,二维码扫描支付可以在普通消费者之间双向进行,相对于NFC支付只能在手机和POS之间的单向支付,前者可支付转账的场景更加广泛。

其次,从非技术因素看,二维码扫描支付的成功得益于阿里和腾讯这两大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特质。第一,阿里和腾讯分别是中国电商和社交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在从事支付业务前都已经建立起了大量用户基础,在推行新业务时很容易解决双边市场中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难题;第二,平台生态中天然的场景提供了支付发展的基础。网上购物和线上社交都是高频、具有支付需求的场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业务正是通过切入各自擅长的场景,然后推广至O2O线下支付的。这把本文前一部分所分析的互联网金融与场景深度嵌合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平台企业的“烧钱”型市场推广模式。在新旧支付工具演变过程中,存在着消费者原有支付习惯所形成的锁定效应,这也是发达国家移动手机支付难以撼动信用卡和现金支付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市场上,对于消费者的“惰性”,支付宝和微信通过双向补贴吸引用户,成功完成转移。在二维码支付的链条中,支付企业高度控制着支付流程,以及手续费定价和分成比例的话语权,其通过“烧钱”获取的用户和市场份额所带来的收益基本可以保留在平台内部的生态体系里。但在NFC支付流程中,硬件制造商、银联、商业银行是利益各自独立的主体,单一机构“烧钱”非常不划算,联合“烧钱”也很难达成相应的协议。

2016年底,银联推出了二维码支付标准,这一无奈之举宣告了其主导的NFC支付方式在中国市场上与二维码扫描支付竞争的阶段性失败。但是,仍然要看到,从消费者体验上看,NFC支付优于二维码支付,未来如果硬件的普及率提高,消费者习惯逐渐养成,NFC支付的市场机会仍然是存在的。

话题:



0

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CAFI)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2014年底成立)基础上建立的一家新型研究机构。CAFI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专业智库和行业交流平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愿景。 CAFI专注学术研究,探索普惠金融相关领域前瞻性倡导活动;汇聚国内外资源,开展研究与倡导、交流与合作、教育与能力建设以及创新与实践,为行业实践者和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监管者提供支持。 CAFI拥有一支由行业资深学者和专家领衔的国际化专业团队。CAFI设有理事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监管机构、知名商业机构和国内外研究机构。CAFI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Visa公司、蚂蚁金服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宜信普惠及飞贷金融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现任院长由贝多广教授担任,赵锡军教授担任联席院长。

文章